非遗进校园② | 秀绝活、亮手艺,传统文化“活起来”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遗”不仅是民族记忆与情感的生动载体,更是连接历史与当下的桥梁。航天基地不断推出“非遗进校园”“非遗进课堂”“非遗+研学”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让非遗融入教育教学各方面,实现非遗传承与文化育人的“双向奔赴”。

蓝白交织:扎染艺术的独特魅力

扎染,是中国古代染色工艺,其艺术风格与色彩变化令人叹为观止。航天城第三幼儿园引领孩子们体验扎染全过程,从布料的折叠、绑扎,到染料的调配与染色,每一步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义与艺术价值。孩子们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设计出独特的雪花扎染作品,随着染料渗透扩散,每一块布料都呈现出独一无二的雪花图案,充分展示了扎染艺术的神奇魅力。

航天城第十四幼儿园开展了以“布”为主题的班本课程——《妙“布”可言》,孩子们在查找如何让布变漂亮时,了解到了“扎染”这种染布方式。在“初识扎染-走进扎染-体验扎染”的探究过程中,幼儿的发现由表及里、层层深入。通过“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搜集资料-解决问题”这一过程,对优秀传统文化扎染有了初步的了解,也累积了许多有用的学习方法。

光影之舞:皮影艺术的生动演绎

航天城第七小学在《做英雄少年》课程的校外研学活动中,引领孩子们走进了充满魅力的华州皮影博览园,深入探索了非遗文化的独特韵味。孩子们不仅亲眼目睹了皮影的精湛工艺与生动表演,更亲身体验了动手制作皮影的乐趣,通过实践操作加深了对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解与感悟。在研学活动中,孩子们紧密结合课程内容,深入探索皮影艺术中所蕴含的英雄精神。通过观赏皮影戏,他们深刻感受到了如刘志丹等历史人物所展现出的英勇无畏、坚韧不拔的优秀品质。

航天城第十幼儿园通过“家长进课堂”活动,邀请非物质文化“皮影戏”艺人走进课堂,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场视听交融的文化盛宴——皮影戏。孩子们在吹拉弹唱的鼓乐节奏中观看皮影戏《八戒化斋》,在艺人们风趣的讲解中了解皮影的历史、制作、表演方式,学习古代礼节“叉手礼”,尝试DIY皮影手作“敷彩”,还拿着自己制作的皮影在舞台上体验了“小小皮影师”,一边操作一边讲述故事,尽情享受着皮影表演带来的乐趣。

赓续文明:印刷技艺的时代新韵

航天城第二幼儿园精心设计了印刷术园本课程,将古老印刷技艺与现代教学理念相融合,为幼儿带来了一场传统文化探索与创新之旅。幼儿动手体验了从活字印刷到木版画的全过程,克服了字体雕刻不规整、排版错误等困难,还发挥创意,对传统图案进行创新设计,融入现代元素,展现出对传统文化的独特理解和创新思维,锻炼了手部精细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培养了专注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航天城第七幼儿园基于印刷术,以“创意百家姓”为线索,与孩子们开启了一场制作姓名章的拓印之旅。在一次次探索中,孩子们成功制作出了属于自己的姓名章,每一个姓名章都是历史与非遗文化深厚底蕴的展现。

从“进校园”到“在校园”,航天基地不断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古老非遗在现代教育的土壤中生根发芽,绽放出新的光彩,丰富校园文化内涵、愉悦学生身心的同时,进一步促进“双减”落地,也让民族文化传承更加生动。

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