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

2023年,航天基地扎实推动省委“三个年活动”和市上“八个方面重点工作”,聚力推动世界一流航天新城建设取得新成效。预计2023年,全年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实现工业总产值增速10%,工业增加值增速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亿元(完成预算目标125.9%)。

一、主要工作成绩

(一)强化高质量项目引领,支柱产业升级迭代。重点项目全速推进。33个市级重点项目加快推进,累计完成投资144.14亿元,占年计划的88.43%。手续办结率、项目开工率、统计入库率均达100%。做强链主。落地陕西航空产业技术研究中心项目,商业航天产业蓬勃发展,聚集形成运载发射、卫星制造、卫星测运控、卫星应用、航天技术转化全链条。精准扩链。加快陕煤先进储能动力电池芯项目落地,填补动力电池领域空白。全面补链。美畅金刚线制造项目一期项目快速推进。荣耀龙头带动,形成“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中小微”研发生态。

(二)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科创优势加速形成。算力推广全面展开。第13个国家超算中心建成投用,筹办“2023西部算力大会”和超算进校园及科研机构、企业交流等活动。创新主体持续井喷。聚焦科创企业“育小、登高、升规、晋位、上市”梯度培育。正在全力推动1000家在孵企业“破茧成蝶”。10家单位入选陕西省2023年度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队伍。科技成果加速转化。举办产学研活动6场,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70亿。隆基成功攻关的碱性水电解制氢系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标志着我国绿氢在工业领域规模化应用上取得重大技术突破。

(三)突出招商引资赋能,经济发展动力强劲。深化招商引资改革。坚持“包片招商+推介跟踪”,划分招商片区国内5个,部门包抓深耕,资源、招商同步推,赴北京、上海、深圳等举办主题招商活动。借助协会、商会等当地行业机构,多渠道拓展信息源、项目源、客商源。全面深化产能推广。组建企业联盟,下设7个产业联盟和金融联盟、人才联盟,逐联盟召开座谈会,,绘制首批“供需图谱”。包片部门陪伴外出找订单、引技术、寻资金、招人才,带领企业深度参与国内大循环。

(四)持续保障改善民生,共同富裕稳步迈进。全力推进“保交楼”。建设任务加快推进。扎实做好“保回迁”。涉及项目全部在建开工。提升公共服务品质。

(五)探索审批制度改革,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创新服务方式。探索实施“标准地+承诺制、提前介入+预评预审、专人代办+全流程服务”。推行“交地即开工”改革。全力压缩开工周期,让项目早拿地、早开工、早投用。清理处置低效用地。组建专班、因企施策、精准处置,强化典型警示震慑,有效盘活低效用地资源。

(六)聚焦大气污染治理,生态环境向上向好。科技赋能生态治理。升级完善智慧环保平台功能,企业指标数据全部纳入平台监管。实施大气污染治理专项行动。重点任务压茬推进、全面完成。持续巩固提升环境质量。成功获批陕西省低碳近零碳试点。

二、2024年重点工作举措

2024年,航天基地将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围绕省委、市委全会部署,稳增长、聚产业、促改革、惠民生,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航天新城,奋力谱写航天基地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一)强化项目支撑引领,推动优势产业集群发展。统筹规划实施。科学编制2024—2026年投资项目三年滚动计划,抓好计划执行落地,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强化项目支撑。聚焦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民生保障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打造高质量发展硬支撑。实施项目包联制度,建立服务专员,加快手续办理,强化要素保障,争取早开工、早建设、早达效。壮大航天产业。围绕航天五院、六院等重点企业,做大做强航天产业。依托西安空间无线电技术研究所、陕西航天技术应用研究院、银河航天等重点企业,加快提升卫星整星、低轨卫星研制、有效载荷系统集成能力,加速航天产业释放溢出效应。推动新能源产业强链。实施产业链招商,打造产业集中、品类齐全、产业链完整的储能材料及动力电池产业研发和生产集聚区。

(二)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激发人才创造动力活力。强化平台引领。充分发挥国家超算西安中心作用,全力争取西安大数据集团落户,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强化企业培育。纵深推进“育小、登高、升规、晋位、上市”五培工程,建立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形成领军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态势。建立科技型企业信息库,精准掌握行业发展趋势,持续加大科技企业培育力度。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完善以市场化需求为导向的科技成果对接和转移转化机制,深化“政产学研金”五位一体融合,鼓励开展联合创新。支持科研院所研发成果实现产业化,定期举办产学研金活动。优化提升人才保障。培养和吸引高水平科研和创新人才,鼓励企业通过项目合作、技术咨询等柔性引才方式,灵活引进高端人才,提高科技研发能力。聚焦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各环节,细化人才服务举措,完善标准化人才服务体系。加快布点建设就业创业服务驿站。建立缺工快速响应机制,通过线上线下招才引智活动、认定就业见习基地等方式,全力保障企业用工。

(三)强化招商引资赋能,促产业联盟聚势。大力实施区域招商。加大高质量高匹配产业项目对接和储备,建立含金量足、含新量高、含绿量多的高质量项目库,推介航天基地优质资源。靶向出击精准招商。依托产业联盟、商会、协会等平台,实施以商招商、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瞄准行业头部企业、国字号优质企业以及小巨人、瞪羚和独角兽等专精特新潜力企业,开展靶向招引。全面深化产能推广。树牢企业至上理念,聚焦企业发展需求,深入开展能力推广,强化政策服务供给,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做优。

(四)推进民生保障,促进共同富裕。强力推进“双保”。全面排查掌握遗留问题和矛盾纠纷,在破解难题上持续发力,大力争取中省资金和专项债支持,保障建设项目资金。优化公共服务。严格落实城市建设与维护项目投资计划编制执行,探索研究“建设项目过程监管”课题。

(五)深化数字政务改革,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强化科技赋能。持续探索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提升移动端、自助端办事能力,实现“线上线下”深度融合、一网通办。积极探索创新。创建营商环境创新示范区,探索实施一批针对性强、实用性高的改革举措,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航天经验”。

(六)深入践行“两山”理论,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深入开展大气污染治理专项行动。以网格化为抓手,有效应对臭氧污染天气和重污染天气,争取更多优良天数,持续提升空气质量。持续抓好监管执法。常态化做好排污许可证后监管、“双随机一公开”和专项执法检查,推动生态环境向上向好。

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