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航天基地2022年工作计划

以10个航天建设为抓手,加快构建“1+10+13+N”科创产业体系,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做出应有贡献。

一是抓秦创原·航天创新中心建设,促进创新要素集聚。在国家超算(西安)中心建设4.5万平方米的秦创原·航天创新中心,以“一中心六平台”集聚创新要素。其中,“一中心”为国家超算(西安)中心,“六平台”为产业链促进平台、金融资本服务平台、人力资本服务平台、技术成果转移平台、协同赋能服务平台和综合商事服务平台。

产业链促进平台,进驻龙头企业,展示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吸引上中下游企业落户园区;进驻招商人员,运用电子沙盘、空间数字化技术、手势触控技术等展示手段,向来访企业、中介机构、服务机构提供信息和政策服务,帮助来访企业在10个科技产业园找到合适的空间资源,推动延链补链强链。金融资本服务平台,进驻全国知名的天使投资、创业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等金融机构,在企业与投资者之间搭建桥梁,金融机构将金融产品推荐给企业,对企业的科技成果评估评测后进行资本注入,实现资本与科技成果的互乘放大。人力资本服务平台,进驻全国知名的人力资源咨询公司、猎头公司、人力资源外包公司、人才派遣公司和职业中介等机构,为企业初创、成长、成熟等不同阶段提供人力资源服务。技术成果转移平台,进驻科技示范机构和技术经理人,对接科技资源,瞄准有意向转化且有市场前景的科技成果,帮助科研人员与相关企业和销售渠道对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协同赋能和综合商事服务平台,聚集了法务、会计事务所、IPO孵化器、行政审批等机构。

二是抓10个科技产业园建设,构建创新产业承载空间。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构建创新产业的空间载体。

全面建设与分批投用并举。投资约151.4亿元,占地约939亩,计划用3年时间建成107栋楼236万平方米。标配与特色兼备。建筑普遍采取多首层设计,建筑普遍用连廊连通,均标配高品质写字楼、研发楼、垂直厂房、人才公寓和商业设施,同时根据企业需求,进行个性化设计。成本控制与产品适配性并重。坚持将成本控制贯穿产业园规划、建设、运营全过程,做到“成本与效益相匹配、形态与适用相匹配”,确保产品具有较高的适配性和适销性。

三是抓13个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积蓄经济发展强劲动能。对标省、市产业链布局,立足航天实际,对基地298家“五上”企业进行梳理,归纳出10个具备一定发展基础的产业,将初具规模的航天、新能源2个确定为支柱产业,将具备一定发展基础的集成电路、智能终端制造、生物医药、航空与无人机、轨道交通、人工智能、大数据和软件8个确定为主导产业。考虑热门赛道、科技园区适配性。将增材制造、传感器、物联网3个热门赛道及与科技园区适配性强的产业确定为战略新兴产业。

做实“链长制”。每名委领导担任1-2条重点产业链“链长”,纳入工作分工,推动提升产业链发展水平。由13个部门领导担任13条产业链工作专班班长,班长所在的部门,在原工作职责基础上,新增产业链提升工作,结合机构改革,写入三定方案。开展敲门行动。对13条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进行了全面梳理,绘制了产业链全景图和招商地图,建立905家目标企业、102家在区企业和203家潜在企业数据库。开展敲门行动,对900多家企业逐一登门拜访,与企业建立关系。

四是抓10个航天建设,提升高质量发展硬件配套。依据十个专项规划,启动了10个航天建设,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弥补城市功能短板,全面提升城市宜居宜业宜游水平,打造产、城、人、文协同发展的创新示范区。

建设“时尚航天”。实施商务商业商服“三个倍增计划”,新增载体空间130—170万平方米。比选龙湖天街、王府井购物中心和华润万象汇等品牌,积极引进万豪、凯越、希尔顿等国际一流酒店进驻。建设“畅行航天”,实施“交通路网、停车设施、公交体系”三大提升工程,将路网增加到180公里,密度提升到9.2千米,公共停车位增加到2.1万个。建设“水兴航天”。全力推进日供35万吨的二期工程建设,建成投用后供水将彻底告别“远虑近优”。建设“绿满航天”。到2025年再新增绿化60万平方米,不断提升公园城市建设水平。

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