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当垂柳蘸着烟雨在窗棂写下行行春词,清明带着它特有的静穆与鲜活走来。航天基地各学校(园)将慎终追远的文化根系与万物萌发的春日生趣相融合,带领孩子们在躬身实践中品味清明文化的多重内涵。
梨花风起寄哀思,红色基因润心田
航天师生手捧素菊走进烈士陵园,在“行走的思政课”中聆听长眠青松下的热血故事,扶眉战役纪念馆、杨虎城烈士陵园、渭华起义纪念馆等多个红色教育基地都回荡着学子铿锵的献词声,满含对先辈的敬意与传承之志。
通过珍贵文物、图片资料,同学们近距离感受一段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可歌可泣的故事加深了对革命精神的理解,当同学们的身姿与泛黄的老照片在光影中重叠,红色信仰正穿透岁月生根发芽。
纸鸢蹴鞠醉春烟,民俗薪火代代传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校园化身为劳动工坊,老师手把手教孩子们扎制纸鸢,让思念乘春风远航。
“老师你看!我的青团会笑!”小朋友们举起咧“嘴”笑的青团,蜜豆馅正俏皮地探出头,清甜的味道在嘴里化开,满满都是幸福的味道。
蹴鞠争先、彩蛋绘制、折鸟传情,当传统文化从书本走进烟火生活,蹴鞠哨声与彩蛋轻叩声在春风里交响,属于这个时代的清明记忆正在创造中生生不息。
丹青点染绘春意,笔墨留痕溯流光
采撷艾草汁的青、蛋壳的红、糯米粉的白,指尖翻飞间创作出五彩缤纷的清明画卷,一幅幅生动的图景在童稚视角下更显生机盎然,千年清明文脉正化作看得见的文化印记。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诵诗会上,琅琅书声与悠悠琴韵交织成穿越时空的对话。孩子们身着汉服吟诵诗歌,稚嫩的童声碰撞出古典韵味的千年回响,诗词不再是课本里的铅字,而是化作漫天柳絮,飘进每个少年心中的文化原乡。
且看少年执笔处,山河万里正清明。航天基地以“活态传承”唤醒传统节日的当代价值,让孩子们在烈士墓前献上成长誓言,在民俗体验中收获文化自信,让那些穿越千年的诗句便不再只是纸上的平仄,而是鲜活的历史与情感的载体,让传统文化在学子心中生根发芽,开出绚丽的民族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