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航天基地“名师+”教学成果展暨“航天云课堂”系列活动(第十期)在富力城黄河小学圆满落幕。此次活动聚焦语文、数学、科学、美术四大核心学科,通过同课异构的创新形式,深入开展思辨性教学与综合性实践研究,全力推动核心素养在课堂落地生根,为航天教育高质量发展探索出全新范式。
语文课堂:经典新读 创意表达
语文课堂以《宝葫芦的秘密》为课题。航天城四小高嘉雨涵老师以明确的素养导向和清晰的双线目标,引领课堂方向;航天城五小刘虎琴老师凭借突出的结构化设计,成功激发学生深度思考;航天城七小王燕老师采用大情境整合大单元教学,坚持目标导向,精准落实单元要素。三堂课在引导学生感悟童话奇妙、创编童话方面均实现新突破,让学生在经典故事中启迪思维。
数学课堂:创新渗透 深化理解
数学课堂聚焦《三角形的内角和》,航天城一小陈璐老师带领学生完整经历“猜想—验证—结论”的探究过程,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认知结构;王天天老师通过多元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实现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认知跨越;富力城黄河小学王新老师以思维培养为核心,以数学文化为纽带,以教学创新为手段,打造出一堂兼具深度、广度与厚度的优质数学课。三位教师通过创新模式,将思维训练融入知识建构,充分彰显数学育人价值。
科学课堂:技术融合 探秘自然
在科学课堂《风向和风力》的教学中,航天城一小的晁悦老师以思维型科学探究理论为主线,创设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教学情境;航天城三小刘赟老师运用任务驱动法,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提升学生爱护环境、节能减排的意识,让学生在科学探索中感受自然魅力。
美术课堂:AI赋能 奇思妙想
在五年级美术课《奇思妙想》中,航天城二小王雪晶老师通过创设魔法学院的情景,将学生带入奇思妙想的魔法世界,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创意绘画的创作方法。航天城四小郑艳茹以及富力城黄河小学张娇娇二位老师借助AI技术赋能美术课堂,让“奇思妙想”成为学生自由表达的有力工具。她们各展所长,引导学生充分释放创意潜能,呈现出一幅幅充满想象力的艺术作品。
专家评课:精准把脉 专业引领
展示课结束后,精彩的评课环节成为思想碰撞的“智慧场”。付媛、冯葱明、魏敏菲、詹菲四位评课专家凭借深厚的学科底蕴与丰富的教学经验,从教学目标达成、课堂设计创新、师生互动效果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度点评。专家们既肯定了课堂教学中的创新实践,又精准指出改进方向,为教师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方法论指导,搭建起高效的教研交流平台。
云端赋能:创新模式 构建区域教育发展新生态
作为航天基地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品牌项目,航天基地创新打造“航天云课堂”品牌,以“现场教学+网络直播”双线并行模式,成功举办十期“名师+”教学成果展暨“航天云课堂”活动。活动开展以来,辖区28所学校的名师团队,通过“同课异构+专家引领”的方式,精心打磨并推出涵盖中、小、幼94节精品课例。活动期间,线下累计吸引900余人参与实时教研,超5万人次通过云端实时观摩,共同见证多元课堂的创新实践。
活动打破了地域与时空限制,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高效共享,加速教师专业成长与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同时,借助AI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探索智能教育新生态,为构建高质量课堂提供实践范本。下一步,航天基地持续丰富“航天云课堂”课程类型,开发航天特色系列课程;优化AI技术应用,打造个性化学习场景;建立反馈机制,根据师生需求迭代升级,推动航天教育质量再上新台阶。